个人简介
于润江教授,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1925年2月2日出生于奉天(沈阳),1943年11月赴日本福岛经济专门学校留学。1944年6月回国,考入满洲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参加革命,编入中国医科大学38期医学系。1949年5月毕业,留校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内科助教/住院医师。1956年晋升为讲师/主治医师,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年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呼吸科主任、呼吸疾病研究室主任。1983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 1987年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任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呼吸系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993年任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沈阳市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也曾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副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主编、《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副主编等。
编者的话:2018年2月,于润江教授仙逝。于老是中国医大呼吸学科的奠基与缔造者,是国家呼吸学科发展的一位领导者与推动者。改革开放后,他积极倡行先进学科发展理念,取得一系列如建立呼吸研究所、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立项并开展国家科技攻关工作等对于呼吸学科发展极具意义的成绩。于润江教授的大医风范和仁心仁术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现转发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宣传工作部宋田在微信公众号「中国医大一院」刊登的《一呼一吸间的传奇——记呼吸学泰斗于润江教授》这篇文章,让我们在文字中感受大家对于老的敬仰之情。
一呼一吸间的传奇——于润江教授
于润江教授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下面请跟随着小编的脚步走近于润江教授的一生。
【于润江教授生平】
于润江教授1925年2月2日出生于奉天(沈阳),1943年11月赴日本福岛经济专门学校留学。
1944年6月回国,考入满洲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参加革命,编入中国医科大学38期医学系。1949年5月毕业,留校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内科助教/住院医师。
1956年晋升为讲师/主治医师,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年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呼吸科主任、呼吸疾病研究室主任。1983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 1987年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任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呼吸系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993年任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
【学术任职】
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沈阳市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也曾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副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主编、《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副主编等。
摄于第六届全国呼吸年会闭幕式
【工作业绩】
于润江教授自1949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医执教69年,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于润江教授主要从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等方面的研究,牵头承担国家“七五”、“八五”攻关科研课题,国家科委1035重大科研项目等。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参加编写学术专著22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1989年,于润江教授作为学术学科带头人,建立了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个教育部呼吸病学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全国呼吸病学第一个重点学科,并连续三次通过教育部的评估和验收。1990年建立了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
1986年和1991年,由于润江教授牵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呼吸科连续获得国家“七五”和“八五”攻关项目支持,项目名称为《降低肺动脉高压并改善肺心功能的中西药物的评价研究》。1996年获得国家科委1035项目支持,项目名称为《降低COPD病人肺动脉高压新药QF-8的开发研究》。1991年通过卫生部科技成果鉴定,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连续十余年进行对降低COPD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研究,通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的协作研究,取得重大研究进展和成果,1999年“汉防已甲素降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负荷试验及呼吸调节检测的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他还在小气道疾病、间质性肺疾病、重症医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和很高的造诣。鉴于于润江教授在呼吸领域中的突出贡献,2005年被中国医师学会授予“中国呼吸医师终生成就奖”。
【主编/参编著作】
《内科讲座·呼吸分册》、《日本内科医师国家考试题解》、《急重症抢救和监护》,这3本书出版于1981-1983年,正值知识匮乏、百废待兴的时代,给予国内呼吸科医生很好的指导。于润江教授先后主编了《新编肺科临床诊疗手册》、《中国内科专家经验文集》、《内科学统编教材》、《呼吸内科讲座》、《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肺病学卷》、《七五国家医学科学技术新进展讲座》、《肺功能测定基础与临床》、《实用肺脏疾病学》、《现代呼吸病进展》、《慢性肺心病20年防治研究》、《心肺血管疾病研究进展》等著作。
于润江教授在内科学呼吸病学领域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开拓精神,他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呼吸疾病研究所,打造了国内第一个教育部呼吸病学重点学科;
数十年来于教授致力于发展我国的呼吸学科学术水平,他担纲多项国家基金项目研究,著书立说,硕果累累;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于教授的会诊日是医生最好的学习日;
他一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指导的25位硕士博士研究生遍布国内外,很多人已成长为呼吸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中坚力量和脊梁;
他在中国医科大学最早开设日语医学班课程,其娴熟的日语医学授课令学生无比佩服。他在80岁高龄时仍站在讲台上为学生授课;
他热心学会和杂志的公益事业,创立了呼吸病学分会的第一个学组——结节病学组,至今已发展到十个学组;他很早就注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到国外宣讲国内的研究现状。
1993年开创了海峡两岸胸腔医学交流。
1995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建所五周年之际,邀请了泉孝英、栗山乔之、钟南山、毛宝龄等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讲学。
于教授是《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第一任主编和《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的副主编,他参与策划组织并亲自撰写的《专题笔谈》、《专家专访》栏目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对指导中青年医生的成长用心良苦。
晚年的于润江教授高度关注年轻一代医生的成长,在80岁高龄时仍站在讲台上为学生授课,教导他们坚守医德,为呼吸医学的发展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为此,他专门撰文提出“万事皆小,生命为大”的医生准则,以警示和激励新一代年轻医生。这八个通俗的文字体现出他几十年苦干奋斗的动力源泉和不违初衷遵从的医生圣神使命。2006年中国医师学会呼吸医师分会授予于润江教授“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授予他“终身荣誉奖”。同年,上海东方呼吸病国际论坛授予他“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2010年上海国际呼吸学术会议(ISRD)授予他“终身成就奖”;2011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授予他“创业奖”和“终身成就奖”;2013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授予他“重大贡献2014年以其名字命名的“于润江呼吸医师奖”在东北地区呼吸疾病学术议上正式启动,激励了很多青年医生投身到呼吸疾病的研究中,为我国呼吸疾病学术进步贡献力量。
于润江教授的大医风范和仁心仁术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永远铭记先生的谆谆教诲“万事皆小,生命为大”,传承先生的崇高风范,践行先生的大医精神,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版权归海南心路医路医学事业发展基金会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否则将追究违者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